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容大退出风波,只因争议判罚缺少纠错机制

    信息发布者:麻园社区岩上
    2017-07-03 22:09:51   转载

    ——本文约1500字,阅读需4分钟

    据澎湃新闻报道,经过一整天的多方斡旋,在赛后失声痛哭喊出“退出中国足球”的中甲联赛保定容大俱乐部董事长孟永立,2日下午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俱乐部董事长及董事职务”,而俱乐部董事会在与各方沟通之后,也达成“不退出中甲联赛”的共识。

    事情的源头是7月1日晚中甲联赛保定容大在主场2-2战平武汉卓尔,由于对比赛出现7分钟补时和点球不满,保定容大队董事长孟永立在赛后痛哭失声并宣布退出本赛季中甲联赛。

    北京时间“锐评”(微信ID:Btimelun)当然认同足协关于严格管理、整治赛区内攻击裁判的行为,据传这可能导致赛区主场资格被取消,严格说来也是符合规定的。

    但对于足协来说,问题或许不是一两个不听话、不安分的俱乐部,而是中国足协对裁判问题的一贯懒惰所致。

    客观说,争议判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著名的英德“门线”悬案至今也是圈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即便是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也都有误判、错判出现。对此,尽管多年来一直拿“误判也是足球魅力一部分”作为辩护词,国际足联也在尝试引入门线技术,“录像回放”也在考虑之内。

    然而中国足协对于争议判罚的处理基本上就是“简单粗暴”的,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会处罚裁判,大多数时候都坚持以“当值主裁判判罚为最终结果”,这样蒙冤的球队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俱乐部都能举出自己蒙冤的黑历史。

    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就不高,裁判更是短板之一,从业人员少、队伍不够专业化、错漏判多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然而中国足协至今实行的“当值主裁判的判罚为最终结果”,表面上看是与国际接轨,其实完全是邯郸学步。欧州、美洲的足球都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裁判专业化队伍强、水平高、纪律严明,因此人家说“误判是魅力”还算情有可原,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中国裁判这个水平明明达不到,水平低级到匪夷所思,这样也要照猫画虎,就难免走样到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了。

    这就好像人家裁判是个壮年小伙子,出门不用人扶不用人陪,咱们这边裁判是个三岁小孩,足协放心大胆地把这种嫩哨赶到车水马龙之中,未免也太松心了一些。

    现在中国足协的做法,等于把所有压力都压在了当值主裁判身上,现场缺乏辅助校正,事后缺乏纠错机制,俱乐部也缺少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连赛后评论裁判都不允许,这表面上看是维护裁判权威,实际上是把裁判架到火山口。

    于是“跟裁判死磕”成了唯一选择,不管是球员还是主教练,甚至是俱乐部的负责人,必须在比赛没有结束的时候对裁判施加压力,因为赛后甭管怎么施加压力也都白搭;而对于裁判来说,他的每一个判罚连纠正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实际上导致裁判的压力加大,一些经验不足的裁判可能会出现“找平衡”的做法,甚至导致整个赛场气氛的不和谐。

    现在的情况是,往往一场比赛后,双方对裁判都不满意,裁判也觉得委屈十足,而对此难辞其咎的足协却充好人,这样下去只能加剧各方矛盾。

    实际上,就中国目前裁判的水平,恰恰需要更多的帮扶机制和监督机制,比如对于现场比赛出现的争议应该有更多技术手段来当场解决,而对于一些明显错漏判,应当允许赛后进行纠正,比如对明显犯规的进球取消,甚至进行补赛、重赛也是选择的一种。

    这样的设计,表面上看导致现场判罚并非最终判罚,似乎削弱了裁判权威,但实际上等于告诉俱乐部和队员不用担心错漏判无法纠正,在跟裁判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尝试其他途径,那么场面上的火药味也就不会这样足,而裁判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一些。

    俗话说,要把问题当成问题就不是问题,只有把问题不当问题才会成为问题,中国足球目前问题重重,但是如果仅就争议判罚这件事来说,正视中国裁判的低水平、积极寻求技术和制度层面的辅助纠正,或许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 梁千里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